花旗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撤退备受瞩目。
10月9日,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宣布与花旗银行有限公司(简称“花旗中国”)达成协议,将收购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截至2023年8月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规模约为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
花旗卖掉中国内地个人财富业务
成立于1812年的花旗银行,鼎盛时期在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650多家分行,其中墨西哥分行1490多家,美国分行有700多家。
过去几十年,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银行树立起全球消费金融巨头的形象,但现在它却开始回撤商业战线,即收缩各个区域的零售业务。
10月9日,汇丰宣布将收购花旗位于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规模达36亿美元。据悉,上述交易完成后,花旗中国服务于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相关人员将加入汇丰的内地团队,但目前暂无计划表。
据了解,早在2021年4月,花旗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对个人银行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后又宣布在墨西哥,共计14个市场退出个人银行业务,其中就包括中国内地市场。
根据此前花旗发布的系列公告显示,2021年8月,花旗银行将其在澳大利亚的零售业务出售给澳大利亚国民银行;10月,开始逐渐退出在韩国的零售业务;12月,把菲律宾业务出售给了菲律宾联合银行(UnionBank);2022年1月,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分支机构卖给了新加坡大华银行(UOB),将它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业务出售给了另一家新加坡银行星展银行(DBS)。新加坡大华银行总裁黄一宗表示,只靠这一笔交易,大华银行就拿到了即便是花旗银行也花了半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业务网络。
花旗启动20年以来最大重组
今年9月13日,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表示,将对这家华尔街大型投行启动近20年来最大的一次业务重组,此次重组将放弃两个历史悠久的核心运营部门,其中一个专注机构客户,另一个则是负责消费者产品,即零售业务。重组后的花旗集团将聚焦五个运营部门:服务部门、交易部门、美国个人银行部门、银行业务部门和财富管理部门,以扭转多年以来的股价低迷状态。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Jane Fraser在2021年3月初就任花旗CEO以来,花旗股价累计跌幅超30%,跌幅远超同期华尔街其他大型投行。这无疑让她受到更大来自股东方的问责压力。
今年7月中旬,花旗银行发布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到194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则同比下降35.89%,为29.15亿美元。
业界普遍认为,净利润继续下滑,或是花旗银行采取此次重组的重要导火索,毕竟利润下滑令花旗管理层遭遇股东更强的问责压力。尤其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不够景气的情况下,花旗管理层只能寄希望进一步裁员降本增效,满足股东方对利润增长与股价回升的强烈需求。
汇丰加码投入中国市场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汇丰在亚太地区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能级的发力点之一。该交易将进一步巩固汇丰中国在外资银行中的市场领先优势,并让集团在内地市场推进的“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本次收购再次印证了汇丰立足长远、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抱有信心,并通过深度参与市场开放、持续投入业务布局,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汇丰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次收购将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规模,为进一步增长提供新的动能。”王云峰称。
汇丰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行政总裁马励涛表示,此次投资着力于进一步扩大集团旗下银行端的财富管理业务规模。汇丰致力于成为中国内地领先的国际性银行和财富管理专家,专注服务具有全球视野的个人客户。集团通过旗下的银行零售和财富管理业务以及环球私人银行服务、创新的汇丰私人财富规划业务、全资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和汇丰金科、拥有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双牌照的汇丰保险经纪,以及稳步发展中的汇丰晋信等相关业务,持续提升大财富管理服务能级,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机遇,为本地客户创造价值。
作为内地最大的金融业外商投资者之一,汇丰集团近年来持续加码中国市场,通过自身业务增长和战略投资并购,加速拓展业务、提升服务能力。在财富管理领域,今年4月,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
目前,汇丰中国作为内地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累计获批的QDII境外投资额度在银行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其私人银行服务已拓展至六个主要城市。同时,汇丰集团已实现对汇丰人寿的全资控股,汇丰保险经纪近期亦获批基金销售牌照,成为内地首家同时持有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牌照的财富管理机构;此外,汇丰私人财富规划师计划招募3000位,现已到岗1400余人。
校对:廖胜超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