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汽车的灵魂与骨架——电子电气架构。一场从分布式控制到中央集中式的深刻变革已然启幕,而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的车规级MCU,正是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智控基石”。
然而,在决定车辆性能与安全的核心动力域与高集成度的区域控制器领域,高端MCU长期是本土供应链难以言说的“隐痛”。尤其近期地缘政治波动引发的芯片断供危机,更为全行业敲响了警钟——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已从战略备选变为生存必需。
在此背景下,本土芯片企业芯驰科技接连传出重磅捷报:其面向下一代汽车架构的旗舰智控MCU E3650已如期实现规模化量产;为新能源动力系统设计的E3620P、与面向区域/车身域控MCUE3620B都已开启客户送样。
这一“一量一送”的双重突破,不仅标志着芯驰科技在产品研发上持续领跑,更彰显了其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稳定交付产品的产业化硬实力,为中国汽车芯片的自主可控之路,树立了一座坚实的里程碑。
架构变革重塑车规MCU,本土芯片破局正当时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2025年被业内认为是汽车产业从电动化走向智能化的关键时间节点。
然而,这两大转型并非孤立推进、简单叠加的两条路径,而是在汽车“神经中枢”——电子电气架构的深层变革中,深度交汇、相互赋能,共同催生了一场对汽车核心算力基石——高端车规级MCU的爆发式需求。
与此同时,这一变革,正为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的芯片战场撕开一道口子,为敏锐的本土芯片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要理解MCU为何变得如此关键,首先需认清汽车属性的根本性改变。
在过去,汽车本质上是“机械主体,电子辅助”,其电子电气架构如同一个功能固化的“功能手机”,各个ECU各司其职,处理单一任务。而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则是一个集交通、能源、通信、计算于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或“轮式机器人”。
这一角色的转变,要求汽车必须具备一颗强大的“数字心脏”和高度发达的“神经网络”,这正是电子电气架构变革的核心,也是高端MCU需求爆发的根源。
在这一范式革命下,两大明确且相互交织的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汽车芯片的竞争格局。
首先是电子电气架构逐步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
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如同“诸侯割据”,由数十甚至上百个独立的ECU分别控制特定功能,导致系统复杂、线束冗长、协同效率低下。未来的趋势是走向“中央集权”的集中式架构,其核心在于用数量更少、性能更强的核心控制器,实现更高程度的功能集成。
目前,行业正朝着两种主流路径演进:其一是“中央计算+多个跨域融合的区域控制器”的完全区域化架构;其二是“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动力/底盘功能域”的半区域化架构。但无论哪种路径,其核心诉求都是通过数量更少的、性能更强的控制器来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成。
面对这一复杂的技术趋势,芯驰科技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的E3650,精准锚定了架构变革的核心痛点。它凭借其强大的多核实时处理能力、足以应对未来架构的丰富I/O资源和高带宽通信性能,成为了上述两种主流架构路径的“通用解”与“最优解”。
具体来看,E3650既能作为高度融合的区域控制器的“大脑”,统筹管理一个物理区域内的所有电子功能;也能扮演高性能功能域控的主控角色。这种“一芯多用”的特性,为主机厂的架构选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无论是激进的完全区域化,还是稳健的半区域化,都能找到其用武之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芯驰科技还提供了与E3650硬件、软件、生态高度兼容的E3620B。二者结合形成一站式选型方案,无缝覆盖整车高低配置或不同区位控制器的差异化性能需求。
这种“平台化”策略,极大地简化了主机厂的系统设计复杂度,降低了供应链管理和软件开发的成本,加速了集中式架构的落地。
其次是动力系统正经历一场从机械传动核心到电控深度融合的彻底重塑。
现如今,动力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独立的发动机或变速箱,而是演变为一个集电驱、电源、热管理、甚至底盘控制于一体的高度集成化系统。这种深度融合,对控制芯片的算力、实时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功能安全等级提出了近乎“地狱级”的挑战。
芯驰科技开启送样的E3620P,便是为攻克这一“堡垒”而生。它并非通用芯片的简单改造,而是专为先进动力系统进行了深度场景化定义的产物。
通过集成更强算力的内核、优化总线与存储架构、增强专用协处理器及加速器性能,E3620P成功将动力电驱、车载电源、热管理、VCU、高压升压及内燃机控制等关键模块的控制需求,在芯片层面实现了高效融合,为整车厂商带来了性能更强、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优的解决方案。
芯驰E3系列:为智能汽车打造强大的“数字心脏”
卓越的产品力背后,必然需要超强的技术支撑。
在芯片领域,工艺制程的领先往往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体现。芯驰E3系列全线产品率先采用22nm车规制程,这在当前以28nm及以上为主流的车规MCU市场中,具有明显的代际优势。
更先进的制程意味着在单位面积内可集成更多晶体管,为核心算力、存储与协处理单元的提升奠定物理基础。与此同时,22nm工艺带来的是功耗与发热的显著优化。在域控制器等高集成度系统中,有限的散热空间已成为制约性能释放的关键因素。
E3系列通过制程领先,不仅实现了性能突破,更提升了系统的长期运行可靠性与能效比,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持续集成化扫清了障碍。
作为E3系列的旗舰产品,E3650的设计目标非常明确:成为未来区域控制器与高性能域控的“通用型大脑”。
在架构设计上,E3650并未停留在简单的核数堆砌,而是通过主频高达600MHz的ARM Cortex-R52+多核集群与锁步机制的配合,实现了性能与安全的统一。高主频确保了它在处理融合通信、多任务调度、实时决策等复杂场景时的流畅性;而锁步核则为核心控制任务提供了ASIL-D级别的功能安全兜底,使其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行为可控、响应可期。
16MB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集成,是E3650应对“软件定义汽车”的关键一招。它相当于为MCU内置了一个高速、可靠的本地存储系统,需依赖外部存储芯片,更大幅提升了系统启动速度与数据访问效率,并为未来日益庞大的软件系统与持续OTA升级提供了原生支持。
更值得关注的是,E3650对域控场景需求的高实时、低资源开销的虚拟化技术的原生支持。该技术允许在单一MCU上同时运行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或软件环境。这种“一芯多系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MCU的功能边界,为主机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件与硬件解耦、加速迭代提供了底层可能。
与E3650的“通用性强核”定位不同,E3620P深耕于新能源动力系统这一专业领域,其设计哲学更侧重于异构融合与精准控制。
E3620P搭载6核R52+集群和3个多功能协处理器。这并非单纯堆砌主频和核心数量,而是深思熟虑的“异构融合”架构。其中,6核R52+提供了强大的通用算力基础和任务并行能力;3个协处理器提供了关键任务的硬件加速,保证了极致的实时性和控制精度。
这种设计使得E3620P能够轻松应对新能源动力系统对“高算力、高实时性、高精度控制”的严苛要求,是其能够胜任主电驱、多合一域控等核心场景的技术保障。
在存储配置上,E3620P集成大于2MB SRAM与10MB先进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为其“强算力”提供了无瓶颈的“数据供给线”。大容量SRAM确保多核并发时数据高速缓存无忧;内置大容量存储则简化了PCB设计,提升了系统集成度与可靠性。
再看E3620B,其核心计算单元采用了3对锁步运行的高性能、强实时ARM R52+内核,主频高达500MHz,这一配置在同级别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处理关键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算力保障。此外,芯片还集成了多个多功能辅助核心,使得系统能够支持多种任务的灵活部署与高效执行,优化了资源分配。
在存储能力上,E3620B同样毫不逊色。它配备了超过2MB的SRAM以及高达10MB的先进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为复杂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提供了充裕的片上存储空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E3620B集成了超过同级别产品的丰富GPIO,针对域控场景需要大幅扩展IO的需求痛点,简化了系统设计。通过配备硬件级SSDPE通信加速引擎,该产品可有效降低域控中通信任务带来的CPU负载,确保高负载情况下的通信零丢包。同时,19x19mm的紧凑尺寸也助力车企将控制器做到极致小型化。
从产品落地到生态构建的“芯驰速度”
一颗强大的芯片,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芯驰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认可的“生态构建”能力与“芯驰速度”上。
目前,芯驰E3系列MCU已累计完成数百万片的出货,覆盖超过70款主流量产车型,广泛应用于区域控制、车身、电驱、BMS、智能底盘、ADAS等核心领域,并创下了多项“国内首个”创新应用。
如此大规模的市场验证,为E3650和E3620系列的新品上市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可靠性背书,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的验证成本与应用风险,形成了宝贵的“滚雪球”效应。
据悉,在电驱动领域,龙头企业臻驱科技已率先在其新一代电控产品中集成芯驰科技MCU产品E3620P,并将芯驰科技列为核心供应商。这一标杆案例的“灯塔效应”,对于加速E3620P在产业链中的渗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E3620B与E3650在发布之初就已获得多个定点项目,证明了其解决方案已获得市场头部客户的认可。
截至目前,芯驰科技拥有超200个定点项目,服务260余家客户,覆盖国内90%以上主机厂及多家国际主流车企,包括上汽、奇瑞、长安、东风、一汽、日产、本田、大众、理想等。目前,芯驰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全系列芯片均已量产,累计出货量突破900万片,搭载于130余款主流车型。
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可靠的交付能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
从今年4月上海车展发布E3620P,到如今如期开启客户送样,再到E3650严格按照规划时间点实现规模化量产,芯驰科技展现出精准的项目管理和强大的执行能力。这种“说到做到”的“芯驰速度”,为快速迭代的汽车行业客户赢得了宝贵的车型开发窗口,也建立了深厚的客户信任。
芯驰科技深刻理解,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芯片。因此,该公司的布局,也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围绕E3650,芯驰科技已构建起完整的一站式量产解决方案,包括配套高功能安全等级定制化PMIC、高效IO扩展芯片,成熟的虚拟化软件、全面适配主流AUTOSAR 及车企定制化OS,以及完善的开发工具链。这一完整生态旨在为客户扫清从芯片选型到量产上车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实现无缝对接和快速部署。
显然,芯驰通过E3系列正深度赋能中国汽车产业的架构演进,以及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其与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的模式,旨在共同将中国汽车芯片推向全球市场,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世界浪潮中,树立来自中国的“新标杆”。
结语:
随着E3650的全面量产交付和E3620P、E3620B的顺利送样验证,芯驰科技已经为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水区航行,准备好了三颗强大的“中国芯”。这不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体系能力的证明。它标志着中国汽车芯片企业,首次在高端车规MCU这一核心赛道上,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研发实力、量产速度和生态构建能力。
展望未来,芯驰科技将继续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伙伴们协同创新,以持续领先的技术和稳定可靠的交付,共同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终局演进,加速一个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新一代移动出行时代的到来。在中国汽车芯片迈向自主可控的壮阔征程中,芯驰科技正以其坚实的步伐,引领行业驶向一片充满希望的新蓝海。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